===========================================
本人是大學生,正希望努力成為一公民,故參與腦力激盪:P。
123億元的政府預算
對大學生的我來說,很難想像這個數字有多大,大到我無法想像他能夠做些甚麼事?看了本案的行動文宣,我認為123億元又小的甚麼事情都做不完整,我認為,經費要花的切實,還是得交由專業的財金管理單位,以及專職的管理階層去控管使用,才能發揮金錢的效益,否則金錢只像是一塊大石頭砸入水中,引起大水花,卻銷聲匿跡。都市文化社會運動,對抗官僚及市場體制,不是應該以游擊的方式逐一回應政府的不切行為嗎?
所有的提議都是十分洽當的,或許假花博之名這麼大一筆的經費,應該優先考量補助、成立現況所缺少的生態、文化運動組織,以維護城市環境,以發揚城市自明性,例如成立環境保護購地的基金,或在此提出一想法 :
以創意文化休閒藝術為名的基金組織,藝術本身來自於漫長的孤獨反思,而創意不能以市場的力量快速促使其出線,否則期將變質,但創意的文化藝術缺又需要許多資金的支持,如果能成立一個政府或非營利的組織,參考法國。。。等文化大國,成立獎勵的機制,以大金額鼓勵文化藝術的發展,卻又同時以極小金額支持文化創作的動力。。。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是,所有有關金錢的組織、行為,必須嚴加考慮,有賴文創人與金融人的合作,才有可能有前景的運作。
台北大學不動產城鄉環境四年級學生 chester
===========================================
如果123億是這樣浪費掉的,台北的空氣不是人工培育的花香,而是歷久彌新的人化味......
----不分年齡,從事文化創業的工作者(藝術、藝品工匠、寫作、設計......),一年一人補助48000元,可以幫助25625位創意工作者一年專心於自己的創作。
----可以整修全台待修的古蹟、歷史建物等等...
山仔后文史工作室 歐漢平
===========================================
如果有花博的123億能做甚麼?
這裡有一般人都想的到的兩個想法
補助培養運動員,積極的培養而非事後功成名就才予以補助。
現在的台灣運動員即使是功成名就依然需要有所兼職,有多少羽球選手因此移居星國?有多少高爾夫選手靠著愛而選擇根留台灣?
成名之前多少有天分的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無法在運動場上追逐夢想?他們必須為訓練費用、各種裝備甚至生活所需耗盡心力,剩餘的精力才能投入訓練。成名之後這些並沒有改善,少之又少的獎金根本不抵賽事往返住宿的消耗。如果可以讓運動員更專注於訓練、如果可以讓這些家庭無後顧之憂,台灣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的運動員會增加多少?
一個王建民可以讓紐約新聞花上一分鐘報導,廣告費是多少美金?倘若台灣能有數十位在各個領域上的頂尖,能有的效益是多高?
運動員的數量提升,許多經驗豐富的運動員在退役後可以成為教練,良性的循環與傳承,成為運動員是一種新的趨勢與選擇,更進一步的提升國民運動慣。
此外,台灣的精密科技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許多運動產品的出產地,便宜又先進的醫療環境更是其他地方所不及,兩相加乘下,各種邊際效無可估量。
補助台灣地方城鎮電影
一個海角七號、一個艋舺對於地方城鎮可以有多少貢獻?到了恆春大家會去看看片中場景、嘗試片中美食。
如果一部成功的電影能夠讓塊沒落的城鎮一躍而起,帶動的不只是地方經濟,對行銷、幕後特效、音效、各種道具製作等電影工業也是莫大的幫助。甚至如同韓劇般成為各種台灣品牌的置入性廣告。
一部影片補助一億,能有一百二十三部,三百多個鄉鎮的台灣夠觀光客從頭玩到尾了,更枉論精彩的花東目前只有內行的台灣人才知道,若介紹給世界,一方面可以藉此保護環境、避免人工破壞,觀光客來要看的可是當地的獨特景致而非千篇一律的水泥建築,一舉而數得。
汪啾
===========================================
我的身分多元,母親、藥師、高師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123億好大一筆錢。我以「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來回應這個議題。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浮現我腦海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希望「每一個人每一個當下都能自在的呼吸」。
自在呼吸,原是自然之律,如今卻也成為最昂貴、最奢侈的消費行為,因為我們多數人生活在空氣極度污染的環境中。
為了呼吸一口不再新鮮的空氣,我們得拼命的工作、賺錢來維持生活,接著,在排隊進入醫療院所,進行另一項以醫治為名的再消費循環之中。
我的孩子與多數的孩子一樣,從小過敏,氣喘、打噴嚏是常見症狀,公婆皆病逝於癌症(還是肺癌),醫療工作也見慣了這樣的症狀,環評專家說解決的答案在改善環境。改善環境在於改變環境中人的認知與行為,我希望123億用在落實生活朝向綠色生態的有機循環中。而非以觀光產業為導向的新城市再造。「建造」的另一層解釋是「破壞」,當台北變得「好好看」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過度快速整形而導致元氣大傷的失血危機,花博立意要台北好好看,卻奪走台灣(台北)人的生活記憶與未來接軌的聚焦方向,城市競爭若如選美競賽,屆時,出現「花容失色」的兩敗俱傷,觀眾可否要求退票?
===========================================
123億的機會成本
無殼蝸牛聯盟
據媒體報導,花博截至目前為止花了123億,這對財政日益困難的台北市府來說,不是一筆小錢。雖然郝龍斌市長強調:「讓臺灣登上國際舞台的效益,絕對不是金錢可衡量。」但無殼蝸牛聯盟則認為,要登上國際舞台,建立現代文明城市形象,落實我國政府於98年簽訂兩公約關於住宅人權之相關項目,應該是更為急迫、更具效益、且可具體照顧許多市民同胞的選擇。
就此,無殼蝸牛聯盟從市民住宅權益的角度出發,試著列舉出123億可以做些什麼:
一、123億可以蓋4100戶社會住宅,比台北市現有出租國宅總量還要多,具體解決15,000人的居住問題。
1.目前現況:台北市目前可釋出的出租國宅數量約3700戶,平均屋齡15年。
2.「社會住宅」定義:由政府推動興建,以低於市場租金提供低收入戶與弱勢族群(如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受暴婦女、原住民等等)居住使用,並結合社會照顧支持體系。
3.推算假設:
· 房型:
· 土地假設為公有(國有、市有、公營事業等)土地,不計取得成本,持有成本由建成後所收租金攤還。
· 興建數量:每坪造價10萬(含規劃設計、整地、營造、初始運作營運等費用),每單位住宅成本300萬,123億可蓋4100戶。
二、123億可以發放全北市16,000戶中低收入戶17.8年的租金補貼,有效改善弱勢族群居住負擔。
1.目前狀況:台北市依官方統計中低收入戶約16000戶,超過40,000人。(此數據實際應低估)
2.「租金補貼」定義:在此以政府目前推動「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每月3600元租金補助為標準,又此方案台北市99年度預計補助2746戶。
3.推算假設
· 每戶每年需補助4.32萬。
· 補助16000戶中每年需6.912億。
· 123億 / 6.912億=17.80(年)
三、123億可以推動20,500戶老舊五層公寓整建維護,具體造福近10萬市民。
1.目前狀況:台北市超過30年的老舊四、五層樓公寓約29萬戶。市府用於老舊建物整建維護預算每年約1.5億(99年度預算)。
2.「整建維護」定義:針對傳統四、五層樓公寓,進行包括機電設備汰換、水電管線更新、立面拉皮、公共梯間改善(含增設電梯,因應高齡化社會)等作改善項目
3.推算假設
· 每棟傳統五層公寓共10戶。
· 每棟整建維護經費假定為800萬(極高標準),其中市府補助600萬(此為市府既有補助比例75%規範)。
· 123億可改善2050棟傳統五層公寓,即改善20500戶住宅生活環境品質。
相對於花博活動性、事件性的花費,我們認為,123億若投資於台北市住宅部門相關投資,帶給台北的將是數十年、數十萬人次居住與生活環境的福祉體現,不同公共投資的機會成本,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