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串燒新聞】花博 學者︰假借藝術藏政治意圖

2010-5-9自由時報

〔記者謝文華、陳璟民/台北報導〕都市改革組織OURs、文化研究學會昨天舉辦首場花博民間論壇,文化、藝術、生態、空間、財政領域專業者批判,北市從原規劃78億元辦花博,加碼到123億元,但錢怎麼花都不透明,令人質疑北市以花博為名,進行都市更新、以藝術之名包裹政治意圖。

花博︰花費約112億元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營運總部發言人馬千惠表示,花博4大園區建設、宣傳經費78.32億元,市府其他單位協助城市花園計畫、市容綠美化等支出約22億元,民間企業贊助12億元,合計約112.32億元,少於外傳的123億元。

馬千惠說,花博的場館在展期結束後,處理模式有三─歸還原單位(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等)、拆遷重組使用(遠東流行館由遠東企業一年後拆遷)、產業發展局暫時保留營運(寰宇庭園區、新生3館等),並非統統拆除或廢棄。

學者︰花大錢收益有限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瑪?指出,123億元相當於行政院今年度全國文化預算269億元的一半;更高於文建會一整年92億元預算;而民間最大補助藝文團體單位、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前年支出3.9億元、虧損2.5億元。北市徵求民間舉辦6000場花博相關藝文活動,一場最多補助2萬元,試問:「這對長遠的藝文提振有多大幫助?」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江瑞祥說,北市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的花博效益報告,預估創造36萬個就業機會,試問:「其中有多少是臨時工?對人才培育及減緩長期失業人口有何助益?」報告也估算800萬消費人口僅5%為國外觀光客,則95%都是國民,勢必排擠其他觀光景點收益。

江瑞祥說,花博預算100億元來自公部門,中央至少已補助30多億元,花博並非國防、健保、教育等全國性事務,中央政府有什麼理由拿全國人的納稅錢,去補助花博,讓少部份台北市民或大財團獲利?反讓其他地方沒生意?

學者質疑︰目的在都更

江瑞祥並指,民間投入23億元,就能坐收花博預估可獲得的400億商機。花博落幕後,場館該如何處理?令人質疑辦花博目的在都市更新,未來恐淪為財團蓋豪宅、炒地皮、政治人物延續政治生命等目的。

OURs徵求民眾上網(http://chienbird.blogspot.com)提出「123億可以怎麼用?」無殼蝸牛聯盟即推算,123億元可蓋4100戶社會住宅,解決1萬5000人的居住問題,比北市現有出租國宅總量還多;或發放全北市1萬6000戶中低收入戶17.8年的租金補貼;或推動2萬500戶老舊5層公寓整建維護,具體造福近10萬市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9/today-taipei1.htm

配不上花博 老舊住宅被拆平

2010/05/10 00:07 台灣立報 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今年11月台北即將舉行「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靠近展場的捷運圓山站旁圍起施工圍籬、大興土木,另一側庫倫街與酒泉街一帶原有的49戶人家已搬離。這裡原是公有土地,廢棄的鐵道宿舍外蓋起許多住商混合的平房。為了花博,政府拆除平房、收回土地進行改建。

整體設計只為利益

當初拆除舊房舍的理由是準備作為花博期間的「交通廣場用地」。不過真正的理由其實是「建物現況窳陋零亂」、「影響地區環境景觀」,政府沒有說出口的,是嫌棄這片住宅與即將來臨的國際博覽會展覽館格格不入,當地已開始出現許多廣告,預告這裡即將成為建商口中的肥肉。

曾因舊時台鐵圓山車站(舊稱為圓山停車場)而存在的房舍,如今只拆得剩下一幢日式木造建築和庭院內的幾棵老樹,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教殷寶寧感慨,整個過程只看到建設,卻將人文和歷史的痕跡全部剷平。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瑪悧也質疑,這個以藝術展演為名的花博,背後究竟是怎樣的價值思維?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麗玲指出,2010年亞洲許多城市都展開國際性活動,除了上海世博,10月在韓國將舉辦「世界設計首都首爾」的相關活動,越南河內將歡慶建城1000年。

黃麗玲表示,亞洲城市為了大型建設不斷追加預算,但建設只有少數菁英參與,廣大市民被排拒,建設多於破壞。這些活動與建設背後,同時存在著城市首長的連任壓力。

黃麗玲以李明博擔任首爾市長時改善清溪川為例,指出治理工程的確改善都市環境,但為了趕上選舉,因此減少民間參與、放棄更好的設計方案,甚至日後不少生態學家批評清溪川工程根本不是「復育」,但清溪川周邊的住商租金卻而翻漲好幾倍。

都更犧牲弱勢權利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江瑞祥質疑,伴隨花博而來的大型建設和土地利用,究竟是為了哪些人存在?是財團、建商,還是一般市民?尤其台北市政府祭出快速都更方案,只要1/2住戶同意,即可申請老公寓變更,在快速都更的過程中,是否會將一些住戶排擠出去?

同一時間,台北市到處可見許多零星綠地,或者閒置空間轉作藝術展演場址,讓原本被遮蔽的視線開闊起來。這些暫時釋放出的綠地和閒置空間,是台北市政府推動的「台北好好看」計畫中的一部分。目的在於將市區內許多低度利用、頹敗角落的土地騰空、開放綠美化,提升整體景觀視覺效益,提供市民休憩場所。由市政府提供10%的「容積獎勵」,來換取地主、建商暫緩兩年開發。兩年之後獲得額外容積獎勵的建商可以將樓房蓋得更高。

目前花博預算高達123億,其中100億是公務支出,而剩下23億由企業贊助,江瑞祥指出,當花博預算只有78億時,中央政府慷慨答應補助一半,這些錢是全民納稅而來,江瑞祥質疑,非台北市的居民,為甚麼要同意把他們的錢用在花博上?

贊助23億預算的企業又能在這項工程中獲得甚麼好處?伴隨花博而出現的都市更新計畫中,究竟誰能獲利?是廣大的市民,還是有能力承擔房地產風險的建商與財團?

2005年,日本愛知縣舉辦世界博覽會,會場中智慧型機器人驚豔各國遊客。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孫權說,以出售「城市文化的形象」來包裝的展覽,就像巨大的機器人,這個文明的展示同時也是野蠻的展示,進步的表象底下掩蓋了被犧牲的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