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生態群

http://www.library.fcu.edu.tw/libstories/
Posted on 一月 14th, 2010 由 黃 淑媛
作者:鄭明仁老師/逢甲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台灣的「綠建築」始於2001年,共分有四大指標群:分別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四項指標群;涵括有九項指標,分別是:1.生物多樣性、2.綠化量、3.基地保水(以上屬生態指標群)、4.日常節能(屬節能指標群)、5.二氧化碳減量、6.廢棄物減量(以上屬減廢指標群)、7.室內環境、8.水資源、9.污水及垃圾改善(以上屬健康指標群)等九大指標。

建築基地綠化 打造鳥語花香好環境

二氧化碳(C02)是威脅你我生活環境的幕後黑手,在綠建築的環境設計中的「基地綠化量」,就是抑制二氧化碳的高手。植栽綠化是民眾最熟悉的項目,事實上,正確的綠化植栽,不僅可以有效吸存、固定二氧化碳,且在紓緩地球溫室效應、都市熱島效應及營造賞心悅目的生活環境上,都能幫上大忙。

拿固定二氧化碳的效果來評核綠化成果的好壞,不僅是國內第一次,也是全球首見,足以成為全世界推動綠建築的先驅。建築基地綠化植栽的二氧化碳總固定量,是採用各類植物的二氧化碳固定量乘以其種植面積的總和;這和過去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業主不能只憑個人好惡決定植栽種類,而需依照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指標的引導,如此既可鼓勵業主多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且優先選擇二氧化碳固定能力較佳的樹種,若以此方式進行複層植栽搭配的話,那植栽綠化的效果將更為顯著。例如:在建築基地設計指標上規定:學校建築每平方公尺的二氧化碳固定量為 500 公斤;商業區和工業區各為 300 公斤,其餘用地為 400 公斤,都要靠基地植栽綠化來符合規定。而立體綠化、複層植栽的具體表現,除一方面可以彌補公園開闢面積不足與速度緩慢外,另一方面也利用複層的綠化來營造出多樣化的小生物棲息地及以原生植物、誘鳥誘蝶植物來創造生物多樣性的生活環境,讓鳥語花香的居住環境與你我同在。

圖1 複層植栽加強二氧化碳固定的效果

建築基地保水 居家環境更宜人

近幾年,我們的居住環境面臨兩大待改善的課題,一個是颱風季節豪雨容易成災,另一個則是夏季的都市熱島效應愈來愈嚴重;國內實施的綠建築評估指標中之「生態標群」有三項綠建築設計指標,其中以「建築基地保水」作為治療上述兩大環境病症的良藥。

所謂建築基地保水設計,就是讓建築基地的地面,儘量保持它的透水功能。例如:在車道、步道、廣場、平台等地面上,採用透水性鋪面的透水設計,或採用貯留滲透水池,或人工花圃等方法,讓雨水以自然滲透方式滲入土壤,來促進基地的透水功能及都市環境的水循環,同時達到調節微氣候及防洪的功能。尤其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區,除了可涵養地下水源外,也能增加土壤生物與微生物的存活機會,例如:蚯蚓可以翻鬆土壤,鳥類捕食蚯蚓,老鷹捕食鳥類等,帶動食物鏈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自然而然就讓生態豐富起來,促進生物多樣性;而地表能正常呼吸循環之後,炎熱的空氣被地表蒸發上來的水氣降了溫,都市熱島效應就能逐漸改善。(待續)

舊有建築物變「綠」有撇步!
Posted on 二月 10th, 2010 由 沈 珮琴
作者:鄭明仁老師/逢甲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除了規範新建築物變成「綠建築」外,目前台灣的 1 00 棟建築物當中,有 97 棟是舊有建築物,其中只有少數建築物是依照建築外殼節約能源設計規範興建,但絕大多數的舊有建築物,仍存有隔熱或遮陽設計不佳、空調主機效率差,基地綠化設計品質不良、以及嚴重浪費水資源等問題。其實,上述問題只要經過適度的改善與調整,都可在電費與水費上獲得極大的回饋。如果為數眾多的舊有建築物也能跟上綠建築腳步,對節約能源、水資源、改善環境舒適度與地球環保等方面,都有積極正面的意義與貢獻。內政部營建署有鑑於舊有建築物目前尚非屬於建築技術規則綠建築專章之適用範圍,因此為幫助舊有建築物進行綠建築改善工程,且考量台灣亞熱帶、濕熱及海洋型氣候等環境條件,將以目前綠建築設計指標為藍本,包含基地環境、建築物軀殼體、室內環境、設備、建材等廣為蒐集與彙整,選擇適合於舊有建築物之設計及構造圖例,編製參考手冊,做為未來舊有建築物改造技術與推行之參考。

綠建築標章之分級評估制度

以上介紹了許多綠建築的基本概念,但是綠建築對地球環境的貢獻有多有少,那我們應該如何來分辨其優化程度呢?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出版之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規定,分級評估判斷以自然對數常態分佈圖之概率比例,劃定五個概率區間為分級獎勵之標準,分別為鑽石級、黃金級、銀級、銅級與合格級等五個等級。其得分概率為95%為鑽石級;80%~95%為黃金級;60%~80%為銀級;30%~60%為銅級;30%以下為合格級。這樣一般民眾即可透過分級制度明瞭綠建築的優質程度,對設計的建築師而言,將更能積極發揮提升綠建築設計水準最大功效的動力。

綠建築標章實施後之效益

民國90年行政院核定實施的「綠建築推動方案」,該方案於96年底實施完畢,並於97年繼續執行「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綠建築審查至98年底已審查通過2418件候選綠建築證書暨綠建築標章案例,合計約3124萬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平均每年可節約電力7.9億度、水資源3,488萬公噸,相當於每年可節省19.7億元。依林務局森林資源調查,全台林地總面積為210萬公頃,人造林地二氧化碳固定量每年為14900公斤/公頃。綠建築所累積的二氧化碳固定量效益經換算,約等同可產生34200公頃的人造林地之二氧化碳固定量,佔全台總林地1.63%,綠建築所產生的無形效益實在驚人,我們應該全民共同來支持綠建築。綠建築的技術日新月異,實非三言兩語可講述清楚,今天感謝圖書館讓我有一個園地可以與大家來分享綠建築的基本概念,也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來守護健康地球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